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,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,视死如归、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,不畏、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,百折不挠、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。
8月28日,由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、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,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、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、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,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法院等参与的“寻回·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”直播活动陕西场成功举办,该场直播中介绍了金台法院司法守护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工作,让我们一同了解司法守护民族工业命脉背后的故事!
在陕西宝鸡金台区十里铺,这片如今被称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的土地,曾是茅盾先生笔下 “战时景气的宠儿”,更是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 “不屈脊梁”。
回溯1938年,抗战硝烟已笼罩中华大地,沿海工业重镇接连沦陷,日军铁蹄之下,中国民族工业危在旦夕。为保存珍贵的工业实力、避免其遭日军掠夺与破坏,以武汉申新第四纺织厂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,毅然踏上内迁之路 —— 沿陇海铁路辗转跋涉,最终落户宝鸡这片 “工业荒原”。
面对日军飞机不分昼夜的狂轰滥炸,工人们没有退缩,反而迸发出惊人的韧性:他们凿山开洞,将生产线悄悄移入地下 “窑洞车间”;物资极度短缺时,就地取材,自磨钩刀、用竹片编成棉条筒。1.2万枚纱锭在昏暗的窑洞中轰鸣运转,每一声都在奏响 “生产即抗战” 的激昂号角!
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,这片热土创造了震撼人心的业绩:6.2万吨棉纱、43.4万匹棉布、占当时总量53%的军供面粉,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抗战前线,为中国的持久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,成为支撑民族抗争的 “工业堡垒”。
时光流转,曾经的 “抗战工业堡垒”,却在十年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那时的长乐塬,早已没了当年的生产活力,取而代之的是触目惊心的破败:窑面砖体大面积脱落、部分结构垮塌,塬区内建筑垃圾堆积如山,杂草肆意生长,曾经轰鸣的 “窑洞车间” 变得寂静又荒凉。
更严峻的是,原 “窑洞车间” 所在的土地,此前已流转至一家民营企业名下,而该企业深陷多起债务纠纷,经营陷入困境。多家房地产商嗅到了开发商机,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土地,遗址随时可能被商业开发吞噬,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历史遗迹,面临着 “消失” 的风险,文物保护工作刻不容缓。
危急时刻,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法院挺身而出,成为了长乐塬的 “守护者”。法院以相关案件办理为突破口,迅速对遗址所在土地进行查封,将其正式纳入司法保护范畴;同时积极协调各方,推动土地征收补偿事宜落地,最终既保障了个人合法权益,又守住了文化遗产,实现了 “双赢”。
随着保护性开发与修复工作的顺利启动,申福新办公大楼、窑洞车间、乐农别墅及薄壳车房等遗迹逐渐重焕生机,那些镌刻着历史痕迹的砖瓦,再次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不屈与坚守。
为让保护更长效、更精准,2025年3月 ,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司法保护基地工作站正式揭牌。法院与遗址管委会建立起常态化协同保护模式,三名资深法官进驻工作站,配备专人定向联络,通过定期开展调研巡护,第一时间发现并化解遗址保护中的法律难题,让司法力量真正 “驻” 在遗址、“沉” 入日常。
这背后,是金台区人民法院创新打造的文物遗址保护 “一线三段” 工作机制:以 “排除干扰确保遗址保护工作顺利推进” 为主线;在筹备阶段,以案件审理为切口,将司法介入到拆迁安置、土地征收等关键节点,从源头消除隐患;在建设阶段,将调解贯穿纠纷化解全程,专业团队快审快判,确保修复建设进程不被纠纷诉讼拖延;在展示阶段,设立司法保护基地,以 “司法保护令 + 司法禁止令 + 司法建议” 模式,多渠道开展文物保护普法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。
如今的长乐塬,早已不是当年的 “工业荒原”:截至目前,已接待各界参观者近200万人次,先后被授予 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“全国首批工业遗产”“中国工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 等六项国家级荣誉,成为传承抗战精神、弘扬工业文化的重要阵地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收评:A股8月收官!创业板指月涨超24% 沪指站上3800点创10年新高
蒋欣晒剧组“减脂盒饭”:专为我们小胖胖准备!吐槽:演员卷这事儿,我是线
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与E5 Sportback登陆成都车展
7000人,投档率100%......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招生又双叒叕火了!